持好戒,对获得听闻正法的机会有多重要?

醍醐学院

上节课,释迦牟尼佛说,要是人的「心」不善,是不可能听闻《无量寿经》的,这也意味着《无量寿经》是极善的……

接下来,释迦佛又说:

【清净有戒者,乃获闻正法。】

只有那些清净的、戒律持得不错的人,他们才能够获得听闻正法的机会。

如果自己不清净、戒行有缺,可能连听闻正法的机会都没有。因为,总的而言都是「自心取自心」,我们暗暗寻找跟我们自心最相合的事物,所以,邪人喜欢听邪法,因邪法而激动;正人喜欢听正法,因正法而激动。

那么到底什么是正法?当然,《无量寿经》是正法。到底什么是正法呢?其实站在「法身佛」的角度看:符合于「道」的、圆满而善的,就是正法。「圆满」很重要!如果是偏激的、偏执的善,那也不能讲是正法,因为偏激的、偏执的善,会造成伤害,造成孤立,也造出很多烦恼。

以合于「道」的这种「大心」去体会什么是正法,它是具足了慈悲心和包容性的;也正因为它充满了慈悲和包容,所以它非常「大」,「至大之法」才是究竟的正法。如果是偏狭的、偏执的、偏激的善,可能会使得一个人总是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指责别人,总是会产生「二元对立」的这种思想。而真正的法身状态是「自他不二」的,是泯灭了一切「二元」的,甚至连「大」与「小」的区别都不存在。因为至小无内,「小」中是无量的,你不能说「小」很小;那么这个「大」呢,「大」外还有更大的——「至大无外」,你找不到边际,你找不到哪个是最大的。「小」吗?里面有无量的「大」;「大」吗?你又不到哪个最大。所以「小」与「大」的分别是不存在的。

站在「法身」的角度看,甚至「善」与「恶」的分别都泯灭了,它只是事物的一种极端性呈现(在不同趋向的极端性呈现)而已。但是要想拥有这种法界身的思惟和角度,必须「持戒」非常清净(且)到达一种极致才可以。因为,如果「持戒」不极致清净,意味着那个「我执」还很炽盛。只要有「我执」,就有自私;只要自私,他的「善」都是一种偏执。只有在「无私」的情况下,「善」才真的成为「道」,才成为无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等等分别相的这种「一合相」。

【曾更见世尊,则能信此事,】  

释迦牟尼佛说:要是有谁过去世曾经见过佛,他听闻《无量寿经》的时候就会至信不疑。

因为《无量寿经》的思想非常符合「法身佛」的这种大圆融、圆满、圆通的思想。——我们前面也提到过多次了,这个「康版」的《无量寿经》就是一部小「华严」,所以它直接体现着一个「佛」圆满状态的样子。

【谦敬闻奉行,踊跃大欢喜。】

能够相信《无量寿经》所讲法义的人,过去世很可能都见过佛,甚至都做过佛,所以他们在学习这部经的时候,不仅仅相信,还会怀着谦虚之心、恭敬之心去听闻,去奉行,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是踊跃的,是有着大欢喜的。

【骄慢弊懈怠,难以信此法,】  

释迦佛说:那些骄慢者、心性弊恶者、懈怠者,很难相信《无量寿经》所讲的法。

【宿世见诸佛,乐听如是教。】

宿世(过去世)见过很多很多佛的这些众生,非常爱乐听《无量寿经》。

想想这个名字——无量寿!「极致的无量寿」,其实就是法身啊;不生不灭的「法身」,才是真正的、究竟的无量寿啊。

悟透了,《无量寿经》也是非常究竟的。在好多年前还有师兄问过这个问题,说《无量寿经》是方便法还是究竟法?

这要看你的「心」领悟的能力到达何种程度了,如果你的心已然究竟,任何的方便法,在你看来都成了究竟法。而《无量寿经》里,其实就「相」说的方便法也讲了,就「性」说的究竟法也讲了。

摘自:《无量寿经》康僧铠版本 31

清净有戒者.jpg

醍醐学院

醍醐学院

《无量寿经》出自《乾隆大藏经·大乘宝积部》。此经说无量寿佛(阿弥陀佛)的因地修行,果满成佛,国土庄严,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彼国等事。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