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无量寿经》康僧铠版本 37

醍醐学院

00:00

昨天的课,很多师兄都说很接地气,今天的课就更接地气了,因为释迦佛开始讲「爱情」了——「佛」眼中的爱情……

【人在世间爱欲之中,独生独死,独去独来,当行至趣苦乐之地,身自当之,无有代者。】

释迦佛说:人在这个世间,在爱欲当中,是「独生独死,独去独来,当行至趣苦乐之地,身自当之,无有代者」。

释迦佛,其实也是无数世都体验过爱情的,我们知道。他跟耶输陀罗之间有至少五百世的纠葛,而且过去很多世释迦佛都是修行者,耶输陀罗都会在关键的时候去诱惑他。在两千五百年前的这一世,释迦佛出家之前,其实他跟耶输陀罗的爱情还是比较唯美的。很多师兄看过《佛陀》电视剧,拍得确实很唯美,爱情浪漫又纯情……佛陀是爱过的,所以他了解什么是「爱」,什么是「欲」。

他说:人陷在爱欲里面的时候,「独生独死、独去独来」,会倍感孤独。你没有爱的时候,可能还没有那样强烈的孤独感;当你爱上一个人,那种强烈的孤独感就突然来临了,你将独自一个人去舔尝爱欲当中的苦或者乐(一切的情绪,只是你一个人独尝)。也许你可以适当地表达给对方听,但是那个感受(不间断的感受),那种情绪(或者情感)的起伏,只有你自己知道,谁也不能代替你去感受这一切。

【善恶变化,殃福异处,】

世人都会陷入爱情,但是因着众生行善、行恶的变化,行善就会得到一些福报,行恶就会得到一些灾秧。

他行善行恶,就会使得这个人的境遇起起伏伏的。但就算两个人彼此深深相爱,你的造作是你的造作,你的果报是你的果报,你还是要独自承受的;他的造作和他的果报,也是他独自承受的,也是不能够相互替代的。

【宿豫严待,当独趣入。】

「宿豫严待」(「宿」代表过去,「豫」代表未来),就是从过去到现在、到未来,我们造作的一切这些因果(业力),都是很严格地属于我们自己的。「因果」是真实不虚的,也不会产生任何一丝一毫的错谬,所以我们造下的因果,「当独趣入」(我们独自去品尝)。

比如说,两个人是夫妻,这个男子偷了东西,后来入到监狱的时候,他是独自去监狱,对吧?他的妻子再爱他,也没有办法代替他。——因果就是这样子的,是非常精准的。

【远到他所,莫能见者,善恶自然追行所生。】

就算我们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,甚至无量世之后投生到极远之处,甚至投生到其他世界去,过去的很多熟人都找不到他了……那个时候,善恶「业力」还是会追着他跑的。他是逃不掉的,他走到哪里,善恶因果(业力)就追到哪里。

【窈窈冥冥,别离久长,】

就算这一对男女非常相爱,过了这一辈子之后,下一辈子还能够相遇,还能够再次相爱吗?不一定了。人世悬隔(可能男子还留在娑婆,女子去了佛国或者去了其他的世界,这都有可能),一旦别离,就非常久长。

【道路不同,会见无期,甚难甚难。】

可以讲,「道路不同,会见无期」,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相遇。

但是这种因果(业力)的推动是「窈窈冥冥」的,就是说你是很被动的,冥冥中被什么指引着(你是不能自主的,就好像喝了迷魂汤一样,只能是被动地去接受业力对你的审判或者对你的牵引)。

即便两个人非常相爱,未来也未必能总在一起。虽然世间这些男女在发誓的时候说,我下辈子,我永远都要跟你在一起。那个「下辈子」、那个「永远」,其实相当的渺茫。发过誓愿的男女太多太多了,有的过了没几天就散了,好一点儿的过个几十年。所以再次相见,是很难找到确定日期的(很难确定时间的),「甚难甚难」。

【今得相值,何不弃众事!各遇强健时,努力勤修善,】

「相值」就是相遇。

佛陀说:你们今生就算有缘相遇了,真的是应该放弃很多这些世俗的、不值得做的那些烦恼事,趁着年轻力壮、身体健康,好好地勤修善法,众善奉行。

众善奉行,未来日子肯定就过得很好,此生或者未来生福报就很大。

【精进愿度世,可得极长生。】

要「精进愿度世」,最好发菩提心精进修行,甚至能够度脱世间的苦恼众生。这种爱情就会被传为佳话了——这就不是「凡情」,而成为「圣情」了,两个人共同修行的话。

「可得极长生」,如果两个人共同修行,到最后都去佛国了,获得极长的寿命;或者说,觉悟了,入大般涅槃(不生不灭),——这是最幸福的爱情了!

【如何不求道,安所须待、欲何乐乎!】

「如何不求道」,世间人为什么不为自己的未来好好地打算打算呢?如果你不修行的话,你不知道有什么道德底线,他也没什么信仰,想做什么都恣意妄为(不停地造恶)……很难想象你们将去哪一道,未来什么时候还能再相见。如果真的是彼此相爱了,要能够一起修行,两个人都修成正果,这是真正完美的爱情了。

所以这一段落讲的是:「爱欲」本身是痛苦的,随顺着业力而走,你是不能控制你的未来的。但是如果两个人能一起修行,就把「凡夫之爱」转成了「圣人之爱」了,这未来还是比较光明的。要是转为圣人之爱,那就肯定是修梵行的,我们了解。

记得在两三年前,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受「菩萨戒」,我有一个特别好的小姐妹,希望找到理想的伴侣,求我帮忙(觉得我认识的师兄多,她想找个信佛的)。后来我就想,身边有很多师兄都是单身(都是信佛的),如果一定要结婚,还真的不如找个佛弟子。所以当时还当过红娘一段儿时间,想给大家牵线搭桥。当时没受菩萨戒不了解,后来受了「梵网菩萨戒」,知道受了菩萨戒的佛弟子是不能当红娘(不能当媒人的),此事就作罢了。

也可能是天意或者佛菩萨的安排吧,我统计了信息倒是不少,但是一对儿也没有成,大部分的原因是不在同一个地方(两地分居是比较大的一个原因),所以很多师兄都是聊一聊就散伙了,这样子。

在生活中,我们确实有很多无奈。私下里,也有男师兄或者女师兄跟我联系,说:到了适婚的年龄,父母催婚怎么办?其实依着自己的内心,一般情况下都是不想结婚的,甚至都想出家的,但是为了孝顺父母又不得不随顺一下,也很发愁这个事情。

现在,我个人受了菩萨戒,也不方便当媒人(搞相关活动)。大家要真的想求善姻缘,那就求佛菩萨吧,念《药师经》,或者念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,也都是求男得男、求女得女的。

前阵子,也确实有一个女师兄,通过修「药师法门」,找到了一个理想的梵行伴侣,能够一起修行。我们也是随喜赞叹,因为这样的伴侣真的是非常难得。

我们也知道,我们每个人都来自父母的爱欲,「爱欲」甚至说是我们的一个根,但是淫欲心不除,又不可能跳出轮回。所以修着修着,欲心会越来越淡……大多数修得好的师兄,都会渴望修梵行。

我们佛弟子,如果必须要找个伴侣,那就肯定是找一个信佛的比较好。但是信佛的人很多,他真修了吗?修到什么程度了?这也是问题。

其实我个人,也是为了随顺母亲,本来是出家的,都找好去的寺院,准备去受「三坛大戒」的,结果去不成,又还俗了。从还俗之后,其实母亲就催婚呢,还是继续催……我也在想,我是应该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,还是为了孝顺(孝,一定要顺)而找一个很合适的伴侣?也想过这个问题。其实身边也有一些姻缘,也了解过,但是都不适合。

我知道,很多师兄也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,确实是比较纠结的,到底是听从自己内在的声音,还是要随顺父母亲……实在太纠结的话,也只能学「永明延寿大师」,去佛菩萨面前抽纸条决定了,看看佛菩萨是怎么指引的。

我个人从内心来讲,欲心是完全没有的,即便是随顺母亲,跟几个人试着联络、交往,欲心从来都不曾生起来。面对着所有师兄和诸佛菩萨,我实事求是地这样讲。而且,最近也是越修越清净,感觉确实不适合走入婚姻……如果机缘成熟,也许还会再度出家;如果不适合出家的话,可能就在身边闺蜜当中挑个伴儿,到老的时候互相帮助一下、互相关心一下就可以了。

至于向我求助的很多师兄们,我现在也是很惭愧,也不知道具体该向师兄们指哪条道路。所以还是在纠结的师兄,我还是建议大家去佛菩萨面前抽签决定。如果抽签决定是随顺父母而结婚,那么就念《药师经》,或者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去求,去求合适的能够不影响修行的伴侣,相信佛菩萨的力量!相信他们的慈悲!

释迦佛劝我们:还是求道吧,「安所须待」,走在我们该走的道路上,好好修行!你在轮回中随着业力流转,未来是难以预测的,很可能是很凶险的路途。

【如是世人,不信作善得善,为道得道,不信人死更生,惠施得福。】

但是大多数的世间人,不相信行善有善报、修道就能得道(甚至证道),很多人是不相信的;甚至有的人不相信轮回(不相信人死了还能够再次投生什么的),不相信;有的人也不相信,我多作布施就能得到大福报。

【善恶之事,都不信之。谓之不然,终无有是。】

我们给他们讲这些善恶之事,他们嗤之以鼻,是吧?也有这样的。但是遇到这样的人,佛可能一声叹息,也只能先顺其自然喽,先度好度的。

众生的邪见,有的时候因为业障的原因,一时半会儿也纠正不过来……

【但坐此故,且自见之,更相瞻视,先后同然。】

佛陀说:我们其实只要坐在这儿,仔细想一想,自己就能够明了,自己就能看明白很多事情,「先后同然」,就是过去、未来你就能明白了。

【转相承受父余教令,先人祖父,素不为善,不识道德,身愚神暗,心塞意闭,死生之趣,善恶之道,自不能见,无有语者。】

因为这个业的链条(业,就是造作嘛)一直造作,就「转相承受」,你前面有造作,后面就有结果。

有的时候,邪见也有遗传性。就是有的上一辈的人,不懂得修善,不明白「道德」两个字的真正含义;他就比较愚昧嘛,神识就处在昏暗中;心就好像闭塞了,意识就好像关闭了,没有什么智慧。他就不明白,我死了会去哪儿,会去哪儿投生;行善作恶之后的果报是什么……他自己就不明白,也没人告诉他。

【吉凶祸福,竞各作之,无一怪也。】

他就是跟着感觉走,造作吉啊或者凶啊,招来福啊或者祸啊……

【生死常道,转相嗣立,或父哭子,或子哭父,兄弟、夫妇更相哭泣,】

这样一辈一辈地代代相传,有时候这一世的人还继承了先祖们的愚昧,然后随顺着业力,有一些众生不是会夭亡嘛,是吧?就有父哭子的情况(就是说,白发人送黑发人,有这样的情况);也有的时候,是黑发人送白发人——子哭父。当无常来的时候,有时候自己的哥哥或者弟弟走了,或者自己的爱人走了……大家都很难过很伤心,是吧?

【颠倒上下无常根本。皆当过去,不可常保。】

想一想,无常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。

今天,还有一个师兄跟我们讲:她的一个亲戚,上个月还跟我们一起放生来着,结果这个月,这个师兄的丈夫就突然一个意外就走了。

我想起,从小到大,我也经历过若干次亲人的亡故。最让我伤心的有两次:一次是我的外婆离开,虽然是八十多岁离开,但是我还是比较难过的,因为她曾经照顾我很多年;还有一次就是我的姐姐突然离开,这个事情大家是知道的。

但是我始终感谢我的姐姐,很感恩她。因为她走之后,我特别痛苦,也很惧怕。当天晚上就梦到了《楞严经》,梦到了莲花……开始就学佛了。所以学佛之后,一直想起来这个事情,就感恩姐姐,觉得她是菩萨来度我。如果她不突然走,我也不会学佛,可能还在那种很纠结、焦虑的状态中(书是没少看,烦恼反而增多了)。

世间人如果不学佛,随顺着业力,会觉得非常无助。当无常突然来的时候,无论是白发人送黑发人,还是黑发人送白发人,或者说自己挚爱的亲人走了……这都是极其难过的事情。

今天上午搜到一个新闻,一个父亲抱着女儿的遗像在那儿哭泣……他19岁的女儿被大学老师杀死了(捅了48刀),——想想众生真的很苦很苦啊!

在这种不识真相(不识生命真相)的颠倒中,就好像是洪水中卷的浮木一样,不知道自己要去向哪里,上下地就随着水流去向那个未知的地方……

从相上讲,一切都是无常的,一切都会过去的,一切都不能常保。

学了佛之后,我们知道,只要是相,就有生灭,我们的心就宽了很多,对于世间的这些生生死死也淡然了很多。

【教语开导,信之者少。】

释迦佛说:其实有很多的善知识一直在教化、开导众生,让大家了解这个「相」是无常的。要把我们有限的生命用于修行,但是相信的人还是比较少。

这个地球上现在有多少亿人口,真正有信仰的是多少?信佛法的又是多少?其实,数量还是相当少的。

【是以生死流转,无有休止。】

所以说,我们放眼望去,这个生死流转就几乎没有休止的时候……

【如此之人蒙冥抵突,不信经法,心无远虑,各欲快意,痴惑爱欲,】

而且,明明这样痛苦,这些人还蒙着眼睛,是吧?陷入到黑暗中……你给他讲一些觉悟之法,他很抵触,甚至还跟你起冲突一样的。他不相信经法,他没有远虑(好像考虑得不长远,只看当下),就觉得:哎呀,快活一时是一时,是吧?有很多人是愚痴得被那种原始的爱欲所迷惑着(就是被生理冲动所迷惑着)。

其实佛菩萨之间也有爱,是清净之爱(是净爱)。但是,凡夫之间都是那种染爱(有「欲」的成份的),那种染爱是让人下堕的。

这种染爱,我们分析来分析去,发现它还是基于一种强烈的「我执」,而且这个「我执」建立在对于肉身的强烈执著之上。他认为这个肉身就是自己,是真实的;肉身的这些美好触受都是真实的;肉身所贪恋的一个淫欲对象也是真实的;而且自己又占有欲比较强,甚至贪欲很强,等等。凡夫的这种染爱都是「我执」引起的,而且「我执」是基于把肉身完全当成是自己。

【不达于道德,迷没于瞋怒,】

所以,他们根本就不思考什么「道德」这些事,就迷蒙蒙地淹没在嗔怒心里边了。

最近,好多好多的新闻,都是丈夫非常毒辣地、非常残忍地杀死了自己的妻子,或者是男朋友杀死了自己的女朋友……很多这样的新闻,这嗔怒是有多强啊!说爱之深、恨之切,是吧?越「爱」,这「恨」来得也越狠。

【贪狼于财色,坐之不得道,当更恶趣苦。】

佛陀说:这种情况简直就像一头狼面对的猎物一样的,是吧?众生贪财、贪色,就像狼面对肉一样。那你这样做,你还能得道吗?肯定不能了,那肯定去恶道了。像狼一样地贪财、贪色的话,肯定去恶道。

【生死无穷已,哀哉甚可伤!】

生死是无穷尽的,实在是太可悲,太可哀叹了。

释迦佛曾经也有过凡夫一样的染爱,但是他的心始终是迷恋着「形而上」的觉悟。当他离家出走的时候,他已经完全放下了所有的染爱,他想要证真正的解脱。当他觉悟之后,他拥有的就是对于所有众生的大悲大爱了(就不是染爱了,全都是纯净的这种净爱了)。

经文中讲:释迦佛舍弃爱欲「如弃涕唾」,就好像甩掉鼻涕、甩掉唾沫一样(就好像擤鼻涕、吐痰一样,把爱欲就舍掉了)。

必须把染爱舍掉,我们才能够得「道」,因为「染爱」就代表着「业力」、代表着「轮回」。

我们都知道,十二因缘从「无明」开始。《涅槃经》讲,「无明」就是爱欲,爱欲就是无明,这指的是「染爱」。宣化上人讲,「无明」就是淫欲心,那指的还是「染爱」。

——所以「染爱」真的通向轮回。如果我们想要解脱轮回,就必须断掉「染爱」,或者把它转为「圣爱」(把非梵行转为梵行,这样才可以)。

当然,也有个别女师兄跟我聊过,说:自己非常想修梵行,但自己的爱人不同意,所以不得已总是随顺,又非常痛苦,恨不得想离婚。有一个还真离了,结果导致她的丈夫去「蜻蜓FM」平台去骂我,说我让他的这个家破碎了。

我看《佛陀》电视剧的时候,发现也有人去骂佛陀。有的人是因为他的儿子跟着佛出家了,他就骂佛;有的女人是因为自己的丈夫跟着佛走了(出家了),去骂佛。看到那儿的时候,我想:我遭到的这点儿骂,也不算多嘛。

其实,佛陀想救我们出离轮回,但是「好心当成了驴肝肺」,众生以为佛害了他,他觉得自己应该继续轮回,去享受那些痛苦。佛想救他不痛苦,他觉得佛在害他,——就是因为众生没智慧,所以我们才要学法、才要传法。

——如果众生不痛苦,佛就不会出现于世了……

《无量寿经》是净土宗最核心的一部经典。前面讲完了极乐世界有多「美」,接着马上讲娑婆世界有多「苦」,目的是什么?不就是让我们离苦得乐吗?前提是,你要意识到这里「苦」啊;你要还觉得这里很乐,让你走,让你移民极乐世界的人,你还恨他呢。

你要知道娑婆真的不值得留恋,轮回真的应该舍弃,这个时候,你真正的「出离心」才建立起来。「菩提心」,——这个觉悟(成正觉、成佛)心,它是以出离心为基础的(先出离,再慈悲)。你自己先解脱了,你再行你的慈悲去救人。你先上岸或者上船。你还在水里挣扎,快淹死了,你怎么去行你的慈悲?你救不了人,你只能拉着他一起往下坠!所以菩提心,先讲出离心,再讲慈悲心!

今天,就先说这么多吧。

释迦佛讲的其实非常真实,也希望这种真实能够戳到我们的心坎儿——希望一切众生离苦得乐。绝对的「离苦得乐」就必须是「破迷开悟」,如果不能开悟,这个「苦」还会伴随着我们很久很久……

所以从这样的角度讲,一切帮助我们「开悟」的法,都是净土法;一切帮助我们「开悟」的宗,都是净土宗。「净土」,就意味着涅槃的彼岸,意味着解脱的极乐……只要通向涅槃彼岸、通向解脱极乐,那都是净土宗。

净土的「土」,是指我们的「心」,要清净我们的心之土。「心」清净的时候,「苦」就不见了,真的是这样。清净一分,就证一分法身;清净十分,就证十分法身;全然清净的时候,时刻都是法身……那个苦就不见了(不管你现在在娑婆,在极乐,在净琉璃,在众香佛国……在任何一个地方,苦都不见了)。你来到地狱的时候,你都放着大光明,把无量的地狱众生都超度到佛国去了,你就有这样的能力!

所以,净「土」就是净「心」。让「心」清净的法,都是「净土法」;让「心」清净的宗,都是「净土宗」……

醍醐学院

醍醐学院

《无量寿经》出自《乾隆大藏经·大乘宝积部》。此经说无量寿佛(阿弥陀佛)的因地修行,果满成佛,国土庄严,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彼国等事。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