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无量寿经》康僧铠版本 02

醍醐学院

00:00

大家好!

我看刚才一个师兄问:家里供的佛放在什么方向?

哪个方向都可以。佛菩萨其实是恒顺众生的,而且哪个方向都有无量佛,佛是无处不在的,就连阿弥陀佛,他也不是只在西方。大家继续修下去,慢慢地就会感觉到,阿弥陀佛其实就是我们的「心」而已。我们的真心遍及法界内的任何方向,哪里都在,藏都藏不住的,上方、下方都有的……所以有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允许,把佛像放得有点低了,人走路的时候,佛像甚至在人的肩以下甚至在腰以下……这是不得已,那佛菩萨也会谅解,佛菩萨都非常地通情达理呀。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【又与大乘众菩萨俱:普贤菩萨、妙德菩萨、慈氏菩萨等,此贤劫中一切菩萨。】

上节课讲到,在释迦佛住世的时候,有一次在耆阇崛山,一万二千多个大比丘围绕着他,这些大比丘都证得了种种神通。除了这些大比丘之外,与会的还有修大乘的很多菩萨(大家学佛这么久了,什么是大乘、什么是小乘,已经不需要过多地解释了)。

【又贤护等十六正士:善思议菩萨、信慧菩萨、空无菩萨、神通华菩萨、光英菩萨、慧上菩萨、智幢菩萨、寂根菩萨、愿慧菩萨、香象菩萨、宝英菩萨、中住菩萨、制行菩萨、解脱菩萨,】

这里重点提到了「十六正士」,正士,其实指的也是菩萨,但是在菩萨当中具备一些别样的特点。我们根据经文来看一下,《佛学大辞典》中讲,「正士」,是求正道的大士(「大士」就是大菩萨。「菩萨」有的时候是一个尊称,我们知道,非常善良的,无私的,爱做好人好事的,我们都说:哦,这是菩萨,这人拥有菩萨心肠。这样讲呢,「菩萨」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了)。一说「正士」,就是求正道的大士,什么是「正道」啊?其实就是「真道」,真而不偏地求这个真相,这叫正道。在《度世品经》当中提到(「正士」有十个特点):

一、「正士」的第一个特点是,「解了佛慧,为一法身」。

完完全全地明白佛的智慧和其他佛的智慧都是源自同一个法身——所有佛都是无二的,明白这一点。所以,这样的「正士」,他心中的这种分别、对立心就几乎是没有的。

二、而且「正士」是「坚住于大乘」的。不会盲目地自己解脱了就不管众生了,不会的。自己解脱自在之后,最想去利益众生,让一切众生皆解脱,让所有众生都离苦得乐。他们的胸怀很大,慈悲心很强,这也是「正士」的一个特点。

三、而且「奉行豪法」。「豪」是「大」的意思。其实,「三藏十二部」经当中最典型的「豪法」,就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所以在《华严经》中佛讲,能够听闻、受持《华严经》的,都是大菩萨。因为《华严经》是豪法(是大法),胸怀必须很大,才能够奉行这种「豪法」(大法)——大、方、广佛华严经。其实也是胸怀要非常壮阔的人,才能够成为佛国的教主。所以《华严经》在讲「十地菩萨」的时候总是强调:从「初地」到「十地」每一地的菩萨都是发了大愿的,希望成为众生中最殊胜的大导师,成为一切智智的依止者。你去哪儿找一切智智啊?来我这里,我拥有一切智智给你。可以讲,没有野心,不可能成佛!

四、而且「正士」的特点还有「觉成妙法」。「觉」是发觉,意识到,了解、观察到,或者说学习到;「成」是成就,自己证得。一个是「明白」,一个是「证得」,这两者是不一样的。明白了妙法,又证得了妙法,这也是「正士」的一个特征。

五、还有,要入到殊胜的智慧中——「入殊胜慧」。「十地菩萨」当中强调:五地菩萨—七地菩萨……以及十地菩萨,智慧广博,无所不知。是大通才,博学多闻。世间的智慧固然都很好,但是最究竟的、最殊胜的,还是出世间的智慧。世间的智慧我们要很了知,但是一定不能够在出世间法上有欠缺。这里讲的「殊胜慧」,其实就是「佛慧」。必须从世间走到出世间来,因为世间是个幻影,你在幻影里拥有再多智慧,也都是幻影,那是生灭的东西。一定要契入到「不生灭」,「不生灭」才是最殊胜的。

六、还要「劝人精进」。鼓舞人,带动人,跑得很快,拽着一批人走,这叫「正士」。

七、「宣豪胜法」。「豪」是大,「胜」是殊胜、尊胜,「宣」是宣讲、演说。也就是说,「正士」必须能讲法,能够讲说大而尊贵的法(比如说《华严经》)。按照这个标准,能够讲《华严经》的,肯定具备了「正士」十个特征当中的一个了。

八、而且「具足解了十种力慧」。「十种力」,《华严经》中也是反复提到,这是佛所具有的十种神力(我们也讲解过多次了)。「具足解了」,就是非常详细地了解「十力」到底是怎么回事,相关的智慧全都了解,这也是「正士」的一个特征。

九、「除诸一切暗冥覆蔽」,能够除却一切无明幽暗的覆盖和遮挡。「正士」放射着大光明,可以刺破黑暗,——「一智能消万年愚,一灯能破千年暗」。在《度世品经》当中提到,「正士」是无与伦比的,很难找到另一个人跟他相提并论。此时,跳到我们脑海中的就是「普贤菩萨」,是吧?《华严经》中正在赞美普贤菩萨,普贤菩萨要想藏起来,哪个菩萨都找不到他,除非是佛,除了佛谁也找不到他,这就是「无俦匹」或者「无匹俦」(都可以)。就是没有谁能跟他作比较,在「这一方面」是领先的,是顶尖的,这是「正士」。要是按这样的标准去衡量,菩萨当中的「正士」并不是特别多,对吧?——要求还是比较高的。

十、「心得由己辄成佛道」,非常不可思议。就是由内心力量的推动,他自然而然就会修成佛道,这是「正士」。一知道:哦,这个菩萨是「正士」,那不用有任何担心了,你也不用教他,也不用建议他,他总是会——就算全凭自己摸索,他也能成佛。一切道路,他会走得非常好,非常顺畅,他会战胜一切障碍,这是「正士」。所以,「正士」,这个词读起来就非常有力量。

经文里讲,很多修大乘的菩萨们都来了,贤劫中的一切菩萨都来了。「贤劫」,就是有很多佛的劫。有的资料说,贤劫当中有一千个佛。其实不止,因为结合《华严经》我们知道,「念念间无量菩萨成正觉」,贤劫就是这一个大劫(十三亿年)当中很多很多众生修成佛——有很多佛,这就叫贤劫(贤圣的劫)。

贤劫中有无量的菩萨(一切菩萨)都来了(那证明这个现场人数真的很众多,是吧?)这么多菩萨中有十六个「正士」,这是「无量」里挑出来「十六个」。接下来又讲,这十六个「正士」,他们是菩萨当中的佼佼者。他们是怎么修的呢?

【皆遵普贤大士之德,】

刚好《华严经》普贤菩萨出场了,非常震撼,佛反复赞叹普贤菩萨,是吧?用了各种的技巧去赞叹。这里就讲,这十六「正士」都遵普贤大士之德,他们的德就像普贤菩萨一样(「大士」是大菩萨)。

【具诸菩萨无量行愿,】

大家都读过《普贤行愿品》,主要有「十大行愿(十大愿王)」,是吧?其实这「十大愿」呢,是普贤菩萨无量行愿当中挑了几个典型的这样概说的,普贤菩萨是有无量行愿的。这十六「正士」,都具备普贤菩萨一般的无量行、愿(「行」是行为,动作;「愿」是心里的想法、理想、志向、追求),他们行的是普贤所行,他们渴望的是普贤之渴望。表面上赞美十六「正士」,实际上在暗暗地赞美普贤哪!

【安住一切功德之法,】

如果说福德,我们知道,要断一切恶,修一切善;一说功德,知道了,破一切迷,开一切悟。「安住一切功德之法」,就是一切可以帮助我们觉悟、觉醒的法,都去学习,都去深入,甚至都要修一段时间,这叫「安住」。你只看看,根本不修,那就不叫「安住」了,对吧?「安住」,你至少要修一段时间。

一切可以帮助我们破迷开悟的方法,都去了解,都去深入地修习一段时间,甚至一直在修习着……有一些大心的菩萨,同时修很多法门都不会乱的。

【游步十方,行权方便,】

「游步十方」,就是游览走路在十方(十个方向)的意思。就是说,这些大菩萨法界内到处都去。

「行权方便」,就是自己的行为所作,会权衡,会找到最佳的善巧方便。这一点《华严经》就讲得很细了,根据众生的根性、爱乐、欲求、理解力等等的不同,去采用不同的方法,总是会找到最适合、最恰当的方法和方式,这叫「行权方便」。

所以,「行权方便」,意味着慈悲,也意味着智慧。你要是不慈悲的话,你就由着自己的性子去教化众生,不顾众生的需要和喜好,有的时候效率并不高,甚至还起反作用,是吧?那么,如果只慈悲,没有智慧,也不行,那可能就会形成溺爱的情况,度众生的效果也不好。所以,「行权方便」,是慈悲和智慧的完美结合。度众生的时候,众生开心,自己也开心,因为佛菩萨以众生心为心,他们开心,自己也开心。开开心心地把这个度众生的任务完成了,众生开开心心地也觉悟了。

【入佛法藏,究竟彼岸。】

入到佛的法藏。佛讲了很多法,像大宝藏一样(我们经常用「三藏十二部」来概括),这些大菩萨们深入到佛的法藏里面了(就是广学多闻的意思)。所以这里在提示我们:你修净土宗的,你要想修好,你要广学多闻哪,不然你连「正士」都算不上,就别说还想成个阿弥陀佛了!「深入经藏,智慧如海」,「入佛法藏」——非常重要!什么是法藏?佛讲的法像宝藏一样,这叫法藏。什么是法?都是佛的成功经验啊,这是锦囊啊。我们入到了这成功经验里,俯拾皆是的智慧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的弯路啊!全凭自己探索,也许我们也能成为辟支佛(独觉佛),自己也解脱了,但是很多其他智慧没有啊。就好像,我们只探索出一种药可以治某一种类型的病,但其他的药不了解,其他的病治不了啊。比如说有的师兄得了风湿性关节炎,找各种药治,终于把自己的风湿性关节炎治好了。他知道了这种药方治这个病很灵,就告诉别人,但他只会治这一种病,对吧?他不了解其他的病。

「入佛法藏」,佛的法藏也就是药方仓库啊,药方的资料库、档案馆——各种药方,你入到佛的法藏了,不只能够把自己的病治好,还能帮各种其他众生都治好自己不同类型的病,因为这是「药方仓库」啊!

「究竟彼岸」就真解脱了——他是一个真正的健康的佛。如果一定要把凡夫和佛进行对比,凡夫是有病的,佛是健康的。到达究竟彼岸的状态,就是我成了一个绝对健康的人了,身心都很健康,自己很明了。

【于无量世界现成等觉。】

而且又讲,这十六「正士」在无量的世界可以示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(示现成佛)。

这个要求是很高的。虽然贤劫中一切菩萨都来了,都围绕在释迦佛身边,很多有各种神通的大比丘(大圣者)也在这里,但问题是,并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够去不同的世界示现成佛的,这是有要求的。地基要打到足够的程度,才能够想去哪个世界示现成佛就去哪个世界,但这十六「正士」是可以的。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时间过得太快了,马上又到(晚上)七点半了,今天就先讲这么多吧。我们慢一点儿学习,大家也消化一下。

也因着我们对于《华严经》的熟悉和了解,这次深入这个「康本」的《无量寿经》,大家会发现:这明明就是一本小「华严」嘛,讲得跟《华严经》真是无二无别呀!十六「正士」上场的时候,释迦佛身边的这些圣众们就变得更加尊胜了!这些菩萨当中的佼佼者,提升了整个会场的高度……大家可以留意一下他们的名字,经文中都讲了。

其实前面提到的尊者的名字、后面菩萨的名字、「正士」的名字,每一个名字都有深刻的内涵,我们在读的时候可以细细地品味一下。有的时候一个菩萨的名字就能够帮我们入三昧,就好像听闻普贤菩萨的名字,这十地以上的大菩萨就能够瞬间入到无量三昧一样……

无处不是法!要真的想觉悟,这个心猛利,感觉这世间的万事万物——不仅仅是佛陀的经文、佛陀的造像,世间的万事万物(一切一切,甚至包括五欲六尘),都是帮助我们开悟的契机……

今天先学习到这里,感恩大家!

我们明天继续学习。

醍醐学院

醍醐学院

《无量寿经》出自《乾隆大藏经·大乘宝积部》。此经说无量寿佛(阿弥陀佛)的因地修行,果满成佛,国土庄严,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彼国等事。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