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无量寿经》康僧铠版本 03

醍醐学院

00:00

大家好!我们继续来学习康僧铠版本的《无量寿经》……

上节课讲到,在耆阇崛山聚集到释迦佛身边的,还有贤劫中一切菩萨以及十六「正士」,这十六「正士」,等于是菩萨当中的佼佼者,他们甚至有能力在无量世界示现修成无上正等正觉(示现修成佛)。

【处兜术天,弘宣正法。舍彼天宫,降神母胎,从右胁生,现行七步,光明显耀,普照十方,无量佛土六种震动,举声自称:“吾当于世为无上尊。”释、梵奉侍,天人归仰。】

那么,《华严经》也反复提到,诸佛在下到人间之前,都会先去兜率陀天实习。所以,这十六「正士」去到各个世界示现成佛的时候,也是走这个程序:先是在兜率天实习(这个「兜术天」就是兜率天,也叫兜率陀天,是翻译有不同),在兜率陀天的时候就开始试着先讲法了,讲得差不多了,又离开了兜率天宫,降下神识入到母胎。诸佛的出生,都是比较奇怪的,像传奇一般的:是从妈妈右侧肋骨这里出生的(《圣经》中提到耶稣基督的诞生也是蛮特别的),那么出生之后,这个小佛会先走七步,一步踩出一朵莲花,光明显耀,普照十方。

——他的到来注定跟一般众生不一样。

「无量佛土六种震动」,这里讲的(从「光明显耀」到「六种震动」这里),不是一般人用肉眼能看到的,往往是有真正修行的这批圣者用天眼所能看到的,甚至他们不需要来到小佛身边,在禅定中就能够看到。而且,这个小佛刚出生就会讲话(不仅仅出生就会走路,出生立刻就会讲话),会说「吾当于世为无上尊」,我将会在这个世间成为无上的世尊!有的《佛陀传》故事里面讲,「天上天下唯我独尊!」这个其实不是傲慢,是佛陀本然的一种示现。

而且这个小佛降生之后,会得到帝释天及大梵天的供奉和侍卫(帝释天也叫忉利天王,我们知道,帝释天是忉利天的天主;大梵天王是大梵天的天主。一个是欲界的,一个是色界的)。欲界天的天王、色界天的天王会共同供奉和侍卫这个未来的无上正觉者,而且「天人归仰」,天人的心都归到这里了(「仰」代表仰望、仰视、瞻仰,非常尊敬)。——这里成了能量的核心,天人都感受到了。

经文中也经常讲:天人再有光明,都不如天王;天王的光明不如菩萨;菩萨的光明不如佛。这些有天眼的天人们,一看——那里最亮了,就知道那里有佛!

【示现算计文艺射御,博综道术,贯练群籍。游于后园,讲武试艺。】

这个小佛来到人间之后,他会显得通晓一切世间智慧。释迦佛当时在王宫里也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嘛,是吧?通晓「五明」,这里说「示现算计、文艺、射御,博综道术,贯练群籍。游于后园,讲武试艺」——文武双全。

看到这里,大家可能又会想到《华严经·十地品》当中提到的五地菩萨、七地菩萨都是这样的,什么都懂,难不倒他们。也就是说,这个小佛注定会成为天上天下的无上世尊,就连比世间法,很多人都比不过他,就别说出世间法(解脱道)了。

【现处宫中色味之间。见老、病、死,悟世非常。】

那么,处在王宫中,在种种的色、味之间(美色美味之间),这个小佛并不会沉迷。

很多师兄都看过释迦佛的传记,也看过佛陀那个电视剧。在王宫里,很多人会沉迷于纸醉金迷的生活,但释迦佛天天不开心,总是在想终极问题。后来见到了老、病、死,发现生命是苦的,必须要解脱,所以,「悟世非常」。他对于世间的一切存在,对于生命本身,有了不同于常人的看法,有了不同于常人的领悟,所以说「悟世非常」。

【弃国财位,入山学道。】

这个「小佛」其实是未来佛,有的时候经文中讲这一段落的时候(因为这还是因地,不是果地嘛),会说这个佛是「菩萨」。但他注定未来是佛,所以叫他「小佛」也可以,叫他「菩萨」也可以。

后来他就舍弃了王位,也舍弃了一切的财富,入山学道。「入山」代表出家了,学道去了。

【服、乘、白马、宝冠、璎珞,遣之令还。】

这里讲的就是释迦佛出家那一段儿,骑着白马就跑出去了。趁着天黑骑着白马跑出城去,把自己戴的宝冠、身上的璎珞这些装饰品,都送还给追他的人,送还给仆人,让他们带回国家去。——自己心意已决。

【舍珍妙衣而著法服,剃除须发,端坐树下,勤苦六年,行如所应。】

也舍掉了珍妙的衣服,而穿上了法服。这里的「法服」,其实就是弃绝者的服装,其实就是解脱服。大家理解成「僧衣」也可以,因为最初释迦佛出家的时候,随便披一个外面的这些修行人披的衣服,它也不是很正式(随便披一件),总之「出家了」。这个衣服代表「我要寻求解脱」,甚至这个衣服本身就代表「解脱」。远离了红尘,剃除了胡须和头发,而且端坐在树下(不同的佛会在不同的树下修成正觉,很多经文里讲过,释迦佛是在菩提树下)。

为什么一定要强调「端坐树下」呢?我们感受一下:任何一棵大树,它都有无限蔓延的树根,上面又有无限蔓延的树冠,就好像预示着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联接一样。此时,这个将成正觉的菩萨,他坐在这个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交接点上,在这里修行——他坐在「轮回」和「涅槃」的交接点上。如果说,世间法这个轮回给了我们肉身的生命,就像树根一样,那么,这个树干以及往上走这些枝叶组成的树冠,就代表在这个轮回之根基础上的一种发展,甚至是一种挑战式的发展。

一切的出世间法其实都是来自世间法的,我们想一想,如果肉身没有生存,我们如何借假修真?如果轮回根本就不存在,没有这个树根部分,那么上面的树干、树冠也就不存在。——其实这也是蛮「二元」的呀。

我们所有的修行,都是在世间法基础上的,我们想要修得「真」、见到「真」,也是在这个假象(无论是轮回的假象,还是肉身自我的假象)的基础上去开始找所谓的「真」……

那么当时,释迦佛在树下经常打坐,修禅定修了六年(有的资料里讲是七年),行「如」所应,他行的,就是应该他所行的(他行的,就是未来佛所应该行的)。

什么是「假」,什么是「真」?把这个「假」悟透了,就得到了「真」。明白了「假」的概念,明白了「假」在哪里,也就知道了什么是「真」了。行「如」所应,他行的,是真如表现给他的一切,因为所有的佛都叫如来——从「真如」而来,涅槃也是回到真如当中去。从「如」这个不动的角度,也无所谓来和去。像我们契入到某个佛法身的时候,在这种柔和的「不动」里,无所谓来、去……

【现五浊刹,随顺群生。】

那么,这个菩萨——这个未来的佛,他在六年的勤苦修行之后,终于了解到了什么是「真」,什么是「如」,什么是「实相」……他觉悟了。之后他就来到这个五浊恶世,是吧?(「刹」是代表世界。什么是「五浊」,我们也讲过多次了,这里这个「提高班」就不解释了)。来到五浊恶世,随顺群生。

这里讲的「随顺群生」,是指随顺各种各类的众生。「群」是一批一批的,因为,不同根性的众生,每一种根性都是一批一批的人;不同爱好的众生,每种爱好都是一批一批的人……人真的是群居性的动物,在根性、爱好上也是成群居式分布的,都是一群一群的。比如说「根性」,说他是下根,他是中根,他是上根……你总是能够不仅仅只找到一个人,这下根的一找就是一批(叫一群);中根,一找也是一批(一群);上根也一样。爱好这的、爱好那的,贪心重的、嗔心重的,等等,都是一群一群的……「随顺群生」,随顺着众生的根性、爱好、理解力等等,去给大家讲适合他们的法。

【示有尘垢,沐浴金流,】

那么这个小佛,他一开始刚出生的时候,还没有成就无上正等正觉,会在轮回的染缸里泡一段时间,所以说「示现有尘垢」,就是说,他示现是有轮回的染垢的;他证得实相之后,又是怎样被这个「光」冲刷得干干净净、金灿灿的——就会示现有这个过程。有这个对照、对比,就能更鲜明地发觉:他是真的「转凡成圣」了,「破迷开悟」了。他要是一开始就金灿灿地来了,也不需要修苦行,不需要做任何的事情,直接来了就是无上正觉者,那这一切就没意义了,就不需要示现尘垢了,但是这样度众生的时候就没有说服力。众生就认为:您天生就是佛,您跟我们不一样,您都不需要修;我们跟您不一样,我们肯定修不出来……

所以说,入胎之迷是一种「同事摄」嘛,先示现「我也什么都不懂的,我也是有染垢的」,但到最后,契入真如了,明了实相了,我天天沐浴着这光之金流,黄金一般的光天天就洒在我的身上……既然我能够修成无上正觉——从凡人变成圣人,大家都能!这样才能够真正地给众生信心嘛。

【天案树枝,得攀出池。灵禽翼从,往诣道场,吉祥感征,表章功祚。】

这里讲的是什么呢?是佛陀证道的时候,好像整个世界都在配合他,变得非常殊胜,有很多的瑞相(这些瑞相,并不是用肉眼都看得到的,但是有天眼或有佛眼的人都看得到)。佛陀已经「行,如所应」,在最恰当的时刻完全与这个「如」合一,成为了「如」的代言人了。

【哀受施草,敷佛树下,跏趺而坐,奋大光明,使魔知之,魔率官属而来逼试。】

他自己就知道自己已经觉悟了(觉悟者自己是知道自己觉悟了的),然后呢,他就会「跏趺坐」(这是「双盘」喽),坐在那里放射大光明(其实「光明」就是一种无言的讲法),魔就知道了,魔就率着自己的手下还有眷属,就来障碍和试探这个佛。

【制以智力,皆令降伏。得微妙法,成最正觉。】

魔,来障碍并且试炼的时候,成道的佛,是用什么降伏了这些魔以及他的手下眷属呢?是用智慧的力量!这种智慧就不是世间智慧了,也不能简单概括为出世间智(解脱智),这种智慧其实就是「实相」的力量。我完完全全地融化在实相里……举世最坚勇的,唯有「实相」!跟「实相」相比,这一切幻相当中的试炼,是如此地虚无飘渺,就像不存在一样,佛完全不需要去理会……

过去我们也拆过字,说这个智慧的「智」,好像就是给佛门创造的一样,你看,上面是个「知」,下面是个「日」,知道自己是个「大太阳」的那一刻,你就觉悟了。我们每个人的自性,当然从究竟上讲,祂是无形无相的,但是借假修真修回去的那一刹那——那个临界点,你会感受到强烈的光明,感觉自己就是个「大太阳」……那一刻就是转凡成圣的一个临界点。智——智慧的「智」,就是知道自己是个大太阳,知道自己放大光明,自己的本质是「光」。当然这是就「相」说,要超越「相」呢,我们的真身也是无相。就「相」说,「相」的极致就是大光明嘛。

说,这个「佛」,靠他智慧的力量使魔降服了。魔来障碍他,像障碍「空」一样;试炼他,像试炼「空」一样,这个「实相」和「幻相」之间好像是没有联接点的,各自是各自。当你在实相里的时候,你就感觉幻相是不存在的,有「此」无「彼」的感觉。所以,安处在实相当中的佛,祂不可能被幻相当中的魔所障碍或者伤害,——不可能的。这就是为什么六祖慧能讲「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」。在实相里是没有幻相的,你感受不到的,所以「本来无一物」,哪里有魔来?也没有魔来。魔来了,佛感觉是没有的,——他是这样的感觉。

那么这样呢,就得了微妙法,成了最正觉。「微妙法」,就是难以言说。解悟的过程是可以言说的,证悟的过程是很难形容的。我们的以上形容也是很蹩脚的,因为祂确实挺难形容的,只有经历的人才真的懂,这是真正的微妙之法,而佛证得了,这一刻他成就了最正觉……

这里讲的,在耆阇崛山聚集到佛身边的不是有一万二千个大比丘,还有贤劫中一切菩萨,还有十六「正士」吗?这十六「正士」修得特别好,可以在无量世界示现成佛。具体成佛的步骤都差不多,所以就讲了一下。其实主要讲的还是释迦佛当年怎么成佛的,以释迦佛的成佛证道经历为蓝本来讲的。

这十六「正士」,他们都能在无量世界示现成佛,也就可以理解为:他们都是「佛母」。想一想,力量是无穷的……那么佛母具备哪些特点呢?上节课讲了。对于成佛感兴趣的师兄,就可以仔细研究一下「正士」的十大特征。你做到了,你也能成就,而且不仅仅在一个世界示现成佛,你可以在无量世界示现成佛……

所以,越往高走,大家越会很深地感受到轮回是游戏,解脱轮回成佛也是游戏,——这都是游戏,你要站得高一点儿往低处看……

今天我们就先学习到这里吧。

今天我们这也是「入佛法藏」,希望我们也能「究竟彼岸」!

也感谢这个「妄想心」给我们造的这些文字相,如果没有这些妄想心,没有这些文字相,天天在那个「真如」里,其实久了也会觉得有一些乏味的。所以,修行也是一种游戏,其实什么都是游戏……

醍醐学院

醍醐学院

《无量寿经》出自《乾隆大藏经·大乘宝积部》。此经说无量寿佛(阿弥陀佛)的因地修行,果满成佛,国土庄严,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彼国等事。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