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无量寿经》康僧铠版本 36

醍醐学院

00:00

在前面的几节课中,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了极乐世界的这些圣众殊胜的境界,接下来,开始一个强烈的对比了:

【然世人薄俗,共诤不急之事。】

——开始讲娑婆世界的普遍现象了。其实,在我们修行前(我们学佛前),我们也是类似的,甚至「有过之而无不及」;学佛修行后,对于以下这些事情,就看得很开了。

所以,看这一段落的时候,感觉讲的不是我们自己,讲的是别人。但是,依然有必要对于娑婆世界的众生相,再作一个旁观,以使得我们更加地清醒。

释迦佛说:娑婆世界的这些凡俗之人共诤不急的事(总是在争那些并不重要的事情)。所以这里用「薄俗」两个字来形容娑婆世界的大多数众生(浅薄而又庸俗)……

【于此剧恶极苦之中,勤身营务,以自给济,】

在这个「剧恶极苦」的娑婆世界(也就是「堪忍」世界),「勤身营务,以自给济」。看着呢,辛辛苦苦很努力地在经营自己的工作、事业,但目的都是为了自己。

【无尊无卑,无贫无富,少长男女,共忧钱财,有无同然,忧思适等。】

不管他的地位是尊贵还是卑下,不管他是贫穷还是富有,不管他是年少还是年长,不管他是男人还是女人,大家普遍地都为一件事情担忧——就是「钱财」。

「有无同然」,就是有钱财也担忧,没钱财也担忧(富人有富人的烦恼,穷人有穷人的烦恼)。「忧思适等」,各有各的忧愁和焦虑。

【屏营愁苦,累念积虑,】

这些烦恼、忧愁、痛苦越积越多(累积起来了)。

【为心走使,无有安时。】

世间这些浅薄、庸俗的人,都是「妄心」的仆人(「为心走使」,这个「心」是「妄心」)、「妄心」的奴隶。那既然是人家的仆使、人家的奴隶,那他就「无有安时」(活着好像就为了自己的欲望在打拼)。

【有田忧田,有宅忧宅,牛马六畜,奴婢钱财,衣食什物,复共忧之。】

有田地的就忧田地,有房舍屋宅的就忧房舍屋宅(有地的忧地,有房产的忧房产),「牛马六畜,奴婢钱财,衣食什物,复共忧之」。

现在,倒不是说每个人家里都有牛或者马,但是牛、马在古代常作为交通工具;在现代,交通工具就是车了——无论是电动车、还是私家车、高档轿车或者跑车。

「六畜」,是古时候家里养的各种动物,有很多是用来卖钱的;但是,我们现代的话,除了专业搞畜牧业的这些众生,大多数家里都不养什么动物,最多养个小宠物什么的。但是,养了小宠物呢,他也忧愁。

「奴婢」,指的是仆人。在我们现代的话,有的时候就说是保姆、阿姨、家政人员……

释迦佛说:这些众生有这也忧愁,有那也忧愁,反正这心思都放在自己拥有的这些事物上了——衣服、饮食、生活用品……一切一切「复共忧之」。忧愁弥漫到各处了……只要是自己拥有的一切或者想拥有还没拥有的一切,他都忧愁。

【重思累息,忧念愁怖,】

这思虑越来越重了!不是这事儿就是那事儿,很多现代人都过得不快乐,甚至多多少少都亚健康、忧郁症、焦虑症……这样子。

【横为非常水火盗贼,怨家债主,焚漂劫夺,消散磨灭,】

(「横」,标准音是hèng)为什么世间人这么忧愁?因为他们所在乎的这些,无论是地、房子、交通工具、自己养的动物或者自己雇的这些保姆(佣人)、自己拥有的钱财、衣服、饮食等等一切,都有可能遭遇到一些意外事件,比如说水灾、火灾、盗贼……

最近几天,连着听说两个新闻,都是存放快递的地方着火了,损失了很多的快件。如果我们在网上购买了物品,还没寄到呢,结果在快递公司那边就出现了这种情况,一般来说,我们确实也是不太开心的。

有一些富人家里还招贼,是吧?被贼惦记着,这也是挺让人烦恼的。其实,「贼」也有两种:有的是直接偷东西的;还有一种是骗子,其实,骗子也是一种贼。富人其实也是经常遇到骗子的,会遭遇到财产的损失。

不管穷人、富人,都会有冤家债主(来讨债的),无论他是有形众生(你看得到的)还是无形众生(他在另一个维度空间内),他找你的麻烦,这也是让人挺烦恼的。

所以,我们所在意的这一切,可能遭遇到火灾,可能遭遇到水灾(「焚」代表火灾,「漂」代表水灾。在今年的夏天,很多地方也是发大水,有人员和财产各方面的重大损失),或者遭遇到劫夺(被小偷或者骗子劫去了我们的财富)等等情况,确实是让人不开心。

「消散磨灭」,指的就是我们遭遇到了各种损失。

【忧毒忪忪,无有解时。】

所以,「忧毒忪忪,无有解时」。

总之,生活在娑婆世界,大多数人都好像中了忧愁的毒一样(「忪忪」,代表非常的惊恐不安,总是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事,心里总是不安宁,这种感觉),那众生在这样的状态里,他简直很难有解脱的时候。

【结愤心中,不离忧恼,心坚意固,适无纵舍。】

心里的怨气越积越多了,很难离开忧愁烦恼。你要是劝这个众生「放下吧」,他还真放不下,所以「心坚意固,适无纵舍」。

他要能放下,就不苦恼了,关键是放不下;心意很坚固,牢牢地被自己所拥有的、自己所在乎的这些捆绑住了。

【或坐摧碎,身亡命终,弃捐之去,莫谁随者。】

释迦佛说:如果突然来个意外(比如说,你在这儿坐着坐着就被砸死了之类的)——身体消亡了,寿命终了了,这一切不都得舍掉吗?哪个你能带走呢?你的地、房子……你所在意的那一切,你什么能带走呢?

【尊贵豪富,亦有斯患。】

那些地位尊贵的人(豪门大富),难道就不会遭遇到这些不太好的事情吗?所以,他们也是有忧虑的。

【忧惧万端,勤苦若此。结众寒热,与痛共居。】

今天一大早,一个师兄就发一个新闻给我,说一个巨富跟朋友在香港准备上车的时候,就被人砍了(受伤了),这也是「尊贵豪富」遭遇到这样的意外,是吧?所以,世人忧愁、恐怖时有万端(各种各样的忧愁、恐怖)。

生活不易,活着的每个人都勤苦地奋斗,但是,到最后得到了什么呢?天天与这些痛苦共同居住着。

【贫穷下劣,困乏常无。无田亦忧欲有田,无宅亦忧欲有宅,无牛、马、六畜、奴婢、钱财、衣、食、什物,亦忧欲有之。】

要说富人怕失去财富等等,那极其贫穷下劣的人,他们倒是不用害怕失去,因为没什么可失去。但他们想要更多:他没有田地,他也忧愁,他想要田地呀;他没有房舍屋宅(没房子),他想要房子呀;他没有交通工具,没有各种动物,没有奴婢(仆人)什么的,没有钱财……他想要啊;或者他缺衣少食的,生活用品也缺乏……他也是忧愁,也想要啊。

【适有一,复少一。有是少是,思有齐等。】

而且,人很难知足。就算这个穷人慢慢拥有一些财富了,他又感觉还少呢,还不够呢……已经拥有的他看不见,总是想着自己还没有的,总是觉得不够……然后,跟富人去比,就想跟人家一样。

【适欲具有,便复糜散。如是忧苦,当复求索。】

当这个穷人真的富起来了,该要的都拥有的时候,「便复糜散」。

「糜」,代表浪费。终于开始有一些财富了,穷人可能就浪费了,结果财富又消失不见了,他又忧愁痛苦,然后再度求索(求索各种财富)……

【不能时得,思想无益。身心俱劳,坐起不安。忧念相随,】

并不是说,我想要的时候立刻就来了;他虽然非常想要,心心念念想着要,但是他向往的那些财富不是立刻就来到,所以「身心俱劳、坐起不安」。这身体也累、心也累(都很累),无论是坐下、起来(任何时候)都感觉心里焦躁不安……那么,忧愁之念就与他相随了。

【勤苦若此。亦结众寒热,与痛共居。】

他是这样地辛勤,付出很多的辛苦,但是积下的不是寒冷就是热,意思是什么?就是经历生活的起伏变化,总是与痛苦共同居住的。

【或时坐之终身夭命,不肯为善行道进德。】

有的时候,突然地命数就尽了,甚至年纪还不大就走了,是吧?但是,他一直就是为财富担忧、懊恼……他也没怎么行善,也没怎么「行道进德」(就是没有修行,也没有积德)。

【寿终身死当独远去,有所趣向,善恶之道,莫能知者。】

这命终了(身体死亡了),当独自远去了,那他会去哪一道?善道、恶道?很难讲清楚了,是吧?他这一辈子要是没干什么好事儿,那肯定就去恶道。

【世间人民父子兄弟,夫妇家室,中外亲属,当相敬爱,无相憎嫉,有无相通,无得贪惜。】

释迦佛说:世间的这些人民,父子、兄弟,夫妇、家室,里边的、外边的这些亲属(「中外亲属」,就是有一些亲戚关系跟我们比较密切,比如说:什么五服之内的,还有五服之外的;亲属中也有关系更亲密的,也有相对来讲「疏远一些」的各类亲属),要互相敬爱,不要互相憎恨和嫉妒。

好不容易作亲戚了,大家要互相敬爱。无论是父子间、兄弟间、夫妇间、家庭成员间,或者亲疏(各种远近)的这些亲戚间……都要互相敬爱,不要互相憎恨和嫉妒(「憎恨」,就是结了怨了,就怀恨在心。「嫉妒」,就是看不得人家好;人家过得好了,他心里难受)。

释迦佛倡导我们:「有无相通,无得贪惜」。亲人与亲人之间,谁家过得不太好,你这边过得比较富裕,就多接济接济他,这些财富达到一种共享嘛,不要太贪惜、吝啬。

【言色常和,莫相违戾。】

——这些话,感觉释迦佛就像个大家长,真的是以殷重之心在教导我们哪!说我们互相之间,语言呢、面色呀要常和和气气的,说话不要那么硬,不要带着戾气,要温和一些(比如说,说话前先笑一笑之类的),互相温和对待。

【或时心诤,有所恚怒。今世恨意,微相憎嫉;后世转剧,至成大怨。】

大家心要宽和。真的吵什么架了——开始有嗔恚心、愤怒心了,如果你累积这个恨意,一开始这个恨意是小的,是很轻微的这种憎恨心、嫉妒心,但是累积起来那就不得了了……后世(下一世)的时候,这个憎恨和嫉妒就会很剧烈了(这程度就很严重了),到最后可能累积成大的怨气了(今生是亲戚,处得不太好;下一世成冤家对头,成仇人了,这就不好了)。

【所以者何?世间之事,更相患害。虽不即时,应急相破。】

任何的善念和恶念都是会累积的,所以释迦佛劝我们:不管发生了什么事,哪怕你心里很不爽,但不要怨恨别人,不要积累这种患害之心。

如果发现了自己有一些情绪是负能量的,要赶紧地让这个负能量消亡(破掉它)。

【然含毒畜怒,结愤精神,自然克识,不得相离,皆当对生,更相报复。】

千万不要「含毒畜怒,结愤精神」。就是含着负能量(怨气的毒害),累积着愤怒,那太危险了;你的精神里充满的都是这种烦恼结、愤恨,这太危险了。

累积起来的这些负能量,它像粘胶一样缠着我们,就很难甩掉了。如果说,我们对某某人怀着这种怨气、愤恨心,那早晚有一天肯定要爆发的嘛。那你爆发负能量给别人的时候,他一般也都会爆发回来,对吧?结果,就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,「皆当对生,更相报复」(就是互相报复)。

所以,释迦佛今天讲的内容就是:娑婆真的很苦啊!

因为众生有「我」,又非常在乎那个「我所」(我所拥有的一切);非常执著,这个执著心放不下嘛,所以把一切都当真,「喜怒哀乐」就随着周围的境遇起起伏伏地变化;而且很容易累积这种恚怒、戾气、负能量……很容易累积,今生的亲人可能下一世就是仇人,太可怕了!

所以,我们为什么总是劝大家有事儿没事儿多念佛呢?因为在生活中,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情况是逆境、不开心……那个时候就有负能量开始累积了。你要沉溺在里面,那负能量就越积越多了;但是你一念佛,念着念着……负能量不见了(消散了),是吧?而且,念一句佛号,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!所以,只要挤出时间来,最好就是念佛;念累了,听听法也不错(「法」也都是让我们心开意解的,帮助我们觉悟和解脱的)。

所以,只要我们开始学会了控制自己的心念(观察住它,学会控制它),我们就不会像普通的娑婆众生那么苦了。虽然我们生活在娑婆,但是,「心」可能就是极乐的——就如同生活在佛国一样……到那个时候,我们就有能力去利益周围的众生了。

如果我们自己都陷在烦恼中,满身负能量,我们怎么样利益众生?不可能的。当我们处在淤泥中而不染的时候,我们就能利益周围的众生了……这个时候,会感觉我们简直是菩萨来「同事摄」了:跟大家处的环境差不多,遭遇的事情差不多,但是他烦恼,我不烦恼。众生就奇怪了,你怎么那么快乐呀?你就告诉他一些道理:生死轮回,业力牵系,如梦如幻,不要太执著「我」和「我所」,该放下的就放下,把心思、重点、注意力都放在「佛、法」上,慢慢地——忧虑、焦躁、恐怖、怨恨就全都消失不见了……

所以,所有学习《无量寿经》的这些师兄们,我们相当于就是医生。

这节课,释迦佛让我们了解病人的种种病情,是提醒我们:

第一,不要得他们这样的病;第二,想办法医治他们这样的病。

醍醐学院

醍醐学院

《无量寿经》出自《乾隆大藏经·大乘宝积部》。此经说无量寿佛(阿弥陀佛)的因地修行,果满成佛,国土庄严,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彼国等事。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