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无量寿经》康僧铠版本 26

醍醐学院

00:00

【阿难!彼佛国土诸往生者,具足如是清净色身,诸妙音声,神通功德。】

释迦牟尼佛对阿难说:阿难,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这些圣众,就具足以上提到的这样的清净色身,也具足种种美妙的音声,也具足种种的神通功德。

上节课提到,极乐世界的圣众,在八功德水中沐浴之后,「开神悦体,荡除心垢,清明澄洁,净若无形」,清净得就好像没有形态了一样(非常清净)。那么极乐世界又到处都充满了种种法音,这些音声都能度人。这些圣众天天就徜徉在这样极美妙的音声中,而且都拥有种种的神通和功德。

【所处宫殿,衣服、饮食,众妙华香庄严之具,犹第六天自然之物。】

这些圣众所处的宫殿,他们的衣服、饮食,他们拥有的众多妙花香及种种庄严之具(各种生活用品、装饰品),就好像第六天(欲界的第六层天「他化自在天」)的自然之物。

不需要自己多努力去化现,就可以享受这一切。为什么说不需要自己努力去化现呢?因为阿弥陀佛靠着他的神通愿力和他的慈悲已经化现好了,大家享用就可以了。

【若欲食时,七宝钵器自然在前。金、银、琉璃、砗磲、码瑙、珊瑚、琥珀、明月真珠如是诸钵,随意而至。】

极乐世界的这些圣众快吃饭的时候,由七种珍宝构成的餐具就自然现在前了。金、银、琉璃、砗磲、玛瑙、珊瑚、琥珀、明月珍珠……种种珍宝构成的餐具,就现到这些圣众的面前了。

你喜欢什么样的餐具,什么样的餐具就来了。比如说,你喜欢琉璃做的餐具,或者喜欢玛瑙做的餐具,或者喜欢珊瑚的、琥珀的……不管你喜欢什么样的餐具,立刻就化现在你的面前。

【百味饮食,自然盈满。】

而且这些餐具里自然装满着百味饮食(这饮食有上百种味道,想吃什么味道,都有)。

【虽有此食,实无食者。】

这么美味的食物就出现在面前了,虽然出现在面前,这些圣众却没有真的吃(没有像人道一口一口地吃)。

【但见色、闻香,意以为食,自然饱足,身心柔软,无所味著。事已化去,时至复现。】

极乐世界的这些圣众,见见这些食物的样子,闻闻食物的香味,心里很快乐,自然就饱了(也不用吃,看一下就饱了),「身心柔软,无所味著」。这些食物在眼前出现一下,饱足之后,更进一步地感觉到身心柔软。这饭是吃了还是没吃啊?一看,啊——食物出现了、又消失了,身心变得极为柔软(这就算是吃完了),再美妙的食物也「无所味著」,大家并不执著这些食物的美味(因为都是不退转的大菩萨嘛)。

就这样,食物在眼前晃一晃,这些圣众满足了,食物也消失了。到下一次吃饭前,这些食物就又出现了。

——很奇妙的一个地方哦!

【彼佛国土清净安隐、微妙快乐,次于无为泥洹之道。】

释迦牟尼佛说:这个极乐世界的国土清净、安稳、微妙、快乐,仅次于「无为涅槃」的境界了。

「无为涅槃」,可以说是所有乐中的极致——最乐;排第二位的,那就是极乐世界这些圣众所享受到的这些快乐了。因为「无为涅槃」是无相的,是不生不灭的,这里是万乐之最,到了极致是这里。那么从「无相」到「有相」,在「相」中「乐」的极致,那就是「极乐世界」了。

【其诸声闻、菩萨、天、人,智慧高明,神通洞达,咸同一类,形无异状。】

释迦佛又讲:极乐世界的这些声闻、菩萨以及天、人,在智慧高明的程度上,在神通洞达的程度上,都差不多;在形态上,看上去也都差不多。

【但因顺余方,故有天、人之名。】

总体而言,可以说都是菩萨,但是其他的世界经常划分是声闻呀,是菩萨呀,是天人呀,是人呀……所以到了极乐世界,我们就随顺其他地方的划分风俗,也说还有天人、还有人……其实大家长得都差不多。

【颜貌端正,超世希有。】

极乐世界的这些圣众,他们的容颜、相貌非常端正,简直是超越一切世间的,很稀有的。

【容色微妙,非天、非人,皆受自然虚无之身,无极之体。”】

这些圣众的颜容、色相极其微妙。说是天人吧,不是天人;说是人吧,也不能说是人,都是一种「虚无之身,无极之体」。

这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呢?我们不是在打「药师禅七」吗?昨天在净琉璃世界就见到「药师琉璃光王如来」的真身了,还真的就是「虚无之身,无极之体」。那种「透明」和「虚」的程度,都若隐若现的,一会儿看得到,一会儿看不到……都到这种程度了。

【佛告阿难:“譬如世间贫穷乞人在帝王边,形貌容状宁可类乎?”】

释迦佛告诉阿难说:就好像世间那些贫穷的乞讨者,要是在帝王身边的话,「形貌容状宁可类乎?」世间贫穷的乞讨者(乞丐)要是跟皇帝(帝王)相比,他的形容、相貌,你觉得怎么样啊?

【阿难白佛:“假令此人在帝王边羸陋丑恶无以为喻,百千万亿不可计倍。所以然者,贫穷乞人,底极斯下,衣不蔽形,食趣支命,饥寒困苦,人理殆尽,皆坐前世不植德本,积财不施,富有益慳;但欲唐得,贪求无厌,不信修善,犯恶山积。如是寿终,财宝消散。苦身聚积,为之忧恼,于己无益,徒为他有。】

阿难就回答佛说:贫穷的乞丐跟帝王相比,肯定是没法比喽。这个人在帝王身边就被衬托得倍加「羸陋」(「羸」是身体瘦弱,甚至是病弱;「陋」是丑陋,那个形态看上去极其不好看)。要是不衬托还没事,跟这个非常尊贵的、相貌端严的帝王一比呀,那就没法看了,是吧?

——阿难其实也会讲法。

他说:这些贫穷的乞丐,处在社会的最底层,有时候衣服都无法完全遮掩身体(穿着破衣烂衫);在饮食方面,能维系生命就不错了,经常是处在饥寒困苦当中。有一句话叫「穷山恶水出刁民」。有的时候人太穷了,会造成伦理道德的丧失。他为了生存什么都敢干:杀人、放火、抢劫、偷盗,等等等等,「人理殆尽」,人伦道理都不讲了。

那么这些贫穷的乞丐,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?就是因为前世没有好好地修德(没有好好地积德)呀!好不容易有点儿钱(有点儿财富),一直积攒着不舍得布施;假设富有了(有钱了),他也非常悭惜、吝啬(小气)。他们甚至觊觎一些意外之财(抱着侥幸心理,希望突然获得极多的财富),而且贪求无有厌足。这些贫穷的乞丐在过去世就不相信必须修善才有善报(不相信),他们犯下的恶(犯下的罪),像山一样一直在累积……这样,到他们命终之后,财宝就消散了,痛苦就积聚了。他们天天把钱财看得那么重,其实对自己没有任何的益处,到最后(命终之后)带也带不走,还是归别人啊。

【无善可怙,无德可恃。是故死堕恶趣,受此长苦。】

阿难说:这些贫穷的乞丐,因为没做什么善事嘛,没有善可以依靠,也没什么德可以依赖(也没积德嘛,没有德可以依赖)。所以死了以后就去了恶道,一直忍受很长的痛苦(很久的痛苦)。

【罪毕得出,生为下贱,愚鄙斯极,示同人类。】

在恶道受罪,消业消得差不多的时候,投生为人,也是生在下贱之家,非常的愚昧、非常的粗鄙,让人看不起。虽然是投生为人了,也是非常可怜的人。

【所以世间帝王人中独尊,皆由宿世积德所致。】

阿难说:之所以世间的帝王(能当皇帝的人)看上去是人中独尊,也都是因为过去世积了德所带来的这些果报。

【慈惠博施,仁爱兼济,履信修善,无所违争。是以寿终福应得升善道,上生天上,享兹福乐。】

很多帝王过去世都曾经是慈悲的,而且经常利益众生,广泛地作布施,对人都比较仁爱,心胸比较宽大;而且他们相信善有善报,也喜欢累积善行,在过去也是遵纪守法的,也比较遵守伦理道德。所以命终的时候,福报就使得他们能够生到善道,上升到天上,享受种种的福德和快乐。

【积善余庆,今得为人,乃生王家,自然尊贵,仪容端正,众所敬事,妙衣珍膳,随心服御,宿福所追,故能致此。”】

过去世一直行善积德,还有一些余存,即便天上的福报尽了,投生为人(还能当国王),生在王家,自然尊贵,而且仪容看上去也比较端正,被众人所尊敬和奉侍着。

作为帝王嘛,就拥有极其美妙的衣服,也拥有非常美味的食物,可以随心所御,就这样统治着国家和人民。这一切,也是因为人家过去世修福带来的果报。

【佛告阿难:“汝言是也。计如帝王,虽人中尊贵,形色端正,比之转轮圣王,甚为鄙陋,犹彼乞人在帝王边也。】

释迦佛对阿难说:阿难,你说得很对。就算人中的帝王,虽然已经非常珍贵了,形貌、色相已经很端正了,但是跟转轮圣王都没法比。跟转轮圣王一比,就显得非常粗鄙、丑陋,就好像乞丐跟帝王比一样。

【转轮圣王,威相殊妙,天下第一,比之忉利天王,又复丑恶,不得相喻万亿倍也。】

转轮圣王,他的威德之相非常殊妙,是天下第一(在《金刚经》里,我们也知道,转轮圣王有三十二相)。但是,转轮圣王虽然长得非常威相殊妙,但跟忉利天王一比,又显得非常丑恶了。转轮圣王的相貌乘以万亿倍,可能都不如忉利天王那样端正、庄严。

【假令天帝比第六天王,百千亿倍不相类也。】

但是,忉利天王就又不能跟他化自在天王相比了。忉利天王百千亿倍,可能还赶不上欲界第六层天王(他化自在天王)的相貌。

【设第六天王比无量寿佛国菩萨、声闻,光颜容色不相及逮百千万亿不可计倍。”】

但是,欲界第六层天(他化自在天)的天王,虽然相貌已经无比的殊妙了,要是跟极乐世界的这些菩萨、声闻相比,又差太远了。他化自在天王的相貌乘以百千万亿倍,都不如无量寿佛国(也就是极乐世界)这里的菩萨以及声闻的光颜容色。

极乐世界的这些圣众,佛陀用了「光颜容色」四个字来形容,就是说,颜容都是发着光又极其妙好的。这样一个一个阶梯式的强对比,来突出极乐世界圣众的颜容有多么端正、妙好……

前面阿难也讲了,要是不行善积德,可能命终之后去恶道受苦,即使投生为人,也是贫穷下贱的;要是行善积德的话,就可以生天,即便天上的福报尽了,到人间还能当国王。那么有些众生能够转生为转轮圣王,或者忉利天王,或者他化自在天,也都是因为行善方面的差异。极乐世界的这些圣众,他们之所以拥有这样的光颜容色,也就可以想象过去的付出了……

守好戒、多念佛,去极乐世界其实也并不难,去任何一个佛国都不难……

今天我们就先学习到这里,——难得听阿难讲一次法。

《巴利三藏》中,佛经常赞美阿难,说他讲的法很好。其实在佛住世的时候,阿难有很多「粉丝」,一方面,是因为他非常英俊;再一个,多闻第一,很有智慧,听了的法,忆持不忘,辩才也很好,所以阿难拥有很多「粉丝」……

醍醐学院

醍醐学院

《无量寿经》出自《乾隆大藏经·大乘宝积部》。此经说无量寿佛(阿弥陀佛)的因地修行,果满成佛,国土庄严,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彼国等事。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