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“念佛”

醍醐学院

00:00

大家好!

「阿弥陀法门」群,我们来探讨一下怎么念佛……

首先,到底什么是「念佛」?在我们修行的不同阶段,对于这两个字有不同的认识。我们先打个比方,就像小时候刚上小学刚认字的时候,没学几个字,跟着爸爸妈妈走到街上,就抢着去认自己认识的字,还大声喊出来。比如说,牵着爸爸妈妈的手走到街上,看到一个餐馆,名字叫「王二拉面」。一开始就认识这个「二」字,就喊——「二」!爸爸妈妈就在旁边赞叹:哎呀,我孩子会认字了,认了个「二」!其实想一想,这个「二」字跟「王二拉面」本身有什么关系呢?关系真的不大。再学习一段时间,认识个「王」,然后再看到这个餐馆就说——「王二」!这个时候好像跟这个餐馆沾点儿边了。之后继续学习,再上街的时候,「拉面」两个字也认识了,但那个时候不激动了,「王二拉面」——自己心里明白了。当完全把这个牌匾认清楚的时候,才真正地明白这四个字的含义。

也就是说,我们这个认识能力一直在提升,认识到什么程度就领受到什么程度,那个知识原本就在那儿(实相就在那儿),但是你认识能力局限着你,你就是认不清它。从「二」,到「王二」,到「王二拉面」,对于实相的认识越清楚的时候,反而越淡然淡定了,不会激动得大喊大叫了。这修行也是这样的,群里的师兄修行多长时间的都有,但大部分修得久一些,法理都很通透了,有些师兄讲法讲得很究竟,我也在关注大家的这些言论,有一些并不是闲杂语,有一些师兄讲的话我也在心里暗暗地随喜赞叹,虽然不是及时地表示。

刚才是举个例子,形容认识能力怎么样决定着我们对于实相的把握,那么此时,作为老修老参,我们来看「念佛」这两个字,念的真的是那个佛号吗?不是。念的真的是那个应化身佛吗?不是。念的是谁呀?是「佛性」啊!念佛念的不就是佛性吗?任何的应化身佛,无论是释迦牟尼佛、药师佛,还是阿弥陀佛,还是任何其他的佛,他们都代表着佛性,跟着他们学,我们都会回归佛性……

今天下午跟一些师兄又去寺院做义工,打扫打扫,上香,供花果,礼拜之后,绕着巨大的很多佛像经行念佛有40分钟,当时也没口念,因为当时寺院里放的那种阿弥陀佛音乐,特别好听,特别摄心,我就跟大家讲,我们修耳根圆通,至心听佛号,有的师兄在听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就跟着唱。我听得也很认真,感觉周围有很多大佛像加持,就是不一样,再加上我们在这个场域有这两日的辛苦,所以大家都很至心。

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大家都知道,「南无」是皈依、归命,是礼敬,是回归。阿弥陀佛是什么呢?它就代表佛性。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其实就是说「回归佛性」,「回归佛性」。佛性是什么呢?不就是「真如」吗?简称一个字——「如」。所以,听着这个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听着听着,后来我就感觉它一直在唱「归如、归如、归如……」;再听再听,慢慢入三昧了,感觉就是「如、如、如……」;再到最后,语言文字就空了……很多师兄能够领会这是什么意思,语言文字就空了,又是入到那个「不可思议、妙不可言」里面去了……

40分钟过得非常快,大家能拖着疲惫的身躯很憔悴地这样走着听着(也可能身躯疲惫了,反而妄念少,——也挺好的)……在我们绕佛的时候,外面也有游客,有一个游客走过,他没有绕佛。我们在绕,他没在绕,有一个杂念:我们在绕,他没在绕。后来又有一个念说,什么不是「如」?你们绕佛的,在「如」里;人家没绕佛的,他走路的时候哪一步不是走在「如」里呢?他呼吸的时候难道呼吸的不是「如」吗?看看周围的万物,无论是这个已经歇了很久的施工现场,这些水泥地,粗糙的建筑,墙壁,柱子,散落的巨大佛像的局部,地面的垃圾,师兄们的包,还有吹来的风,还有大殿里风铃的声音……一切一切,什么不是「如」呢?这绕佛的也在「如」里,这不绕佛的也在「如」里……谁没悟呢?

在拜佛时候,寺院一个常住,一看就修得特别好,我本来拜佛的时候为了表法(显示我对于佛菩萨的虔诚和恭敬),就像大拜一样,首先双手合十举过头顶那样拜,这个居士阿姨直接就过来说,不要举那么高,就放在心的前面,「心」就是佛!你看看人家悟到什么程度了?都知道「心」就是佛!想想说念佛、念佛……,就是念的佛性嘛。每一个应化身,不管我们念哪个佛的名号,都是借着这个应化身老师的指引,回归到我们的佛性。

有的人说,念佛就是求往生,不是求开悟。而实际上我们知道,很多禅宗的祖师就是靠参「念佛的是谁」开悟了(「念佛的是谁」,也就等于是在参「谁在念佛」)。那么今天我又感觉,其实参「念的佛是谁」也能开悟(你要是参透了「念的佛是佛性」,你也能开悟)。所以「念佛」这两个字,参「谁在念佛」能开悟,参「念的佛是谁」也能开悟……无处不开悟。净土宗也能让人开悟,而且念佛念佛念多了呀,我们的念头就真的被佛化了,这个「念」就被佛化了。你念念在佛,念着念着念着……念念即佛,念念即佛,哪一念都是佛,哪有不是佛的呢?

既然知道了念佛念的是佛性,那怎么念佛呢?有的师兄一天念很多声,计数的,有五万的,还有十万的。有的师兄说,去东林寺打佛七,一天十万甚至十三万声佛号,这个师兄也很有感触……那么悟到了念的是「佛性」了吗?有的师兄一天没念几声,时刻都在佛性里,那他的一声可能就抵你十万声。当然十万声佛号不是不好,念久了也自然就悟了,因为那个「如」就在那儿。你总是念佛念佛,念着念着就入到那个「如」里边了。「如」藏在哪里呢?它总是藏在三昧中——三轮体空的三昧中……

有的师兄说,我其实可精进了,一天念多少万声佛或者多少万声地藏菩萨——很精进,但是感觉周围这个生活或这个疾病没什么变化,工作上也没什么起色……这个师兄,你要在「戒律」上找找了。既然念佛念的其实是佛性,——《大涅槃经》里释迦佛亲自讲: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要因持戒乃能得见。我们也经常打一个比方说:一张白纸,你画几条线都很清晰;有一张纸上本来就有很多乱七八糟的图案了,你在上面再加线条,把这个纸都划破了这线条也不明显。持戒不严密的师兄,就好像一张染污的白纸,它已经不能称之为是白纸了,可能是胡乱涂抹的纸、彩色纸,你在上面再画几条线,它也不明显。所以,如果心不清净啊,念佛号念得挺猛利(念得挺多),但是感应来得慢;有的师兄心很清净,一天念个一声两声,你看他都万事如意、心想事成了……怎么念佛?既然念的是佛性,目的是归回佛性,那么「佛性」——要靠持戒乃能得见,还是得从「持戒」上下功夫。

初学者都是守「五戒十善」,对吧?到了中高级阶段就受菩萨戒。今天在发香的时候啊,我说,已经受菩萨戒的师兄先领香。说完这句话我很感动,因为前几天我们打这个「国庆禅七」经行念佛的时候,谁先受的菩萨戒谁在前面。先受菩萨戒的在前面,后受的在后面,这也是佛的倡导。之后共修打坐的时候呢,先受菩萨戒的坐前面,后受的坐后面,没皈依的在最后面,这时「戒」的神圣就凸显出来了。

领香的时候,「先受菩萨戒的先领香」,——大家品味,这句话其实很让人感动!哪怕你受了菩萨戒,还没持得太圆满、太完美,但是你有清净自己的勇气,你敢受,这就比其他那些没这种勇气的师兄提前接近了佛,提前接近了清净的佛性!六祖慧能也讲,「何其自性本自清净」,他说的那个「自性」就是佛性。因为「自性」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,大家都知道,说万物都没有自性,那个「自性」是说稳固的自我属性,它就不是佛性了。

如果说想要念佛感应快、提升快,先看看自己的戒行!

说说五戒:不杀、盗、邪淫、妄语和饮酒。这怎么持呢?戒律,就是防非止恶的,其实很契合儒家的思想,意思是「己所不欲、勿施于人」(我们不喜欢的,不要让别人遭受)。也是「以爱己之心爱人」的意思——以爱己之心爱人!

想一想,我们活得好好的,就算不好,说「好死不如赖活着」,谁也不想突然被杀死或者突然出意外,对吧?正常人都不想死,那我们也不要杀别的生命,尤其不要以恶心去杀有情众生。不得已随顺家人的时候,大家也知道要念佛号。

我们都不喜欢被偷东西(自己的东西没来由地丢了),尤其一些贵重物品,谁都不希望丢,那我们也不偷别人的。

这个邪淫看怎么定义了,要是讲「劈腿」方面的话,我们谁都不希望自己的爱人、自己爱的人背叛自己,那我们也不要背叛自己的爱人。其实这是一种同理心,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:自己不愿意遭受的,也不让别人去遭受。这样一想就很简单。很多家长很爱自己的孩子,不管是男孩女孩,自己的孩子,家长都很疼爱,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遭受性骚扰,对吧?那你也不要骚扰人家的孩子。这个社会上确实有一些很恶毒的人,对于幼童、幼女都有性侵犯,对不对?你自己也有孩子,你不愿意自己的孩子遭到伤害,那你也别伤害人家的孩子!就这样,以爱己之心爱人,这就是「戒」,这是做人的根本啊!当然邪淫的范围很广,我们先不过多地展开,因为时间的缘故。

妄语。谁也不希望被人骗,那我们也别骗别人。打妄语不就是骗别人吗?尤其以恶心去骗,那就是真正的妄语。那么善意的谎言,真的是发心善、过程善、结果善,有时候也难以避免。

饮酒。我们都知道,当别人喝了酒耍酒疯的时候,口不择言的时候,现出种种丑态的时候,我们是厌恶的,对吧?那我们也不要因为「酒」表现出这样让人厌恶的丑态,甚至有一些人酒后乱性,本来是正人君子,喝了酒就不是了,就「随便起来不是人」了……

其实「五戒」是做人的根本,我们想一想,是吧?如果「五戒」持不好,这人就没做好。推而广之,十善业道:不杀、盗、淫(居士是不杀、盗、邪淫,出家人是不杀、盗、淫,其实「五戒」里提到了);不贪、嗔、痴(这是从「意」方面讲,意识方面,心理意识方面。不杀盗淫是行为方面,不贪嗔痴是意识方面);不妄语、恶口、两舌、绮语(这是口方面)。

妄语,前面提到了。

恶口是骂人。谁也不希望被人骂,潜意识里大家都希望得到赞美,得到认可,那我们也不要轻易骂别人,尤其不要以恶毒的语言去中伤。佛虽然有时候骂弟子,说「破戒了,像死尸一样」,说「你们不懂得爱护其他的道场的师兄,你们与木头无异,与什么畜生无别」……那也就是爱极了才这样骂的,那也不是以恶心,这是以至爱之心,我们明白的。佛有的时候骂弟子,那真的是恨铁不成钢地骂,——这是两回事。

不两舌,就是不挑拨离间。目前我们学院实体共修的几个小地方,大家「六和敬」还都做得不错,几乎是没有见到有两舌的现象,我们非常地欣慰,也希望能再接再厉地保持。

不绮语。绮语——花言巧语或是一些没用的废话。现在各个群,也是幸亏各个管理员兢兢业业地管理,各个群基本上废话越来越少,也不是绝对没有,我们也讲过,心理学家、科学家也都证明了:一个人要是一天一点儿废话不说,他的幸福感是很低的。我们通篇地在群里只发名言警句,大家来到群里,其实幸福感也是挺低的,是吧?偶尔也适当地调剂一下。那么我自己都有自己打脸的情况,说了不让刷屏,这两天还没少刷屏。我一看群公告说不让刷屏,我自己率先刷屏了,自己昨天还在想:是不是把群公告改一下?但是也知道我们之间形成了某种默契,有的时候大家也是对于醍醐很包容,甚至溺爱,好像习惯了醍醐可以刷屏,别人别刷,是这样子的,所以群公告暂时不改。我们尽量不进行图标的刷屏,比如说「感恩」、「阿弥陀佛」这样的……虽然这样的图标是正能量,但是一人一条,确实有的时候会把其他重要消息顶到上面去,翻找起来比较麻烦,大家明白。就好像任何一个群一样,久了我们之间会有一种默契,像我们的「禅定加强班」等等,有一些典型的群,真的是大家默契已经到了将近极致的程度了……

——好像跑题了,再回到「怎么念佛」。

说「怎么念佛」,因为「佛」根本上是「佛性」嘛,要想早日回归佛性,要想自己念佛很灵验,那就要在持戒上下功夫。「十善业道」我们也说完了,十善业道要是做好了,你就是圣人。五戒做好,你是个好人;十善业道做好,你是个圣人。

那么菩萨戒,我们知道,分「六重二十八轻」、「十重四十八轻」,我们学院很多师兄就一步到位受的这个「十重四十八轻」。虽然「十重四十八轻」里有部分戒条是讲给出家人的,但是我们参考一下,也可以把那个理用在在家的生活中……那么,如果「菩萨戒」守好了,那就是佛,那就是佛!所以,大家要是「戒」真的是做到极致了,你时刻都在佛性里!你没念也在念佛!真的是这样,没念也在念。而且你会发现,睁眼闭眼都是禅定,你的宿命通、天眼通等神通,各种通很快慢慢都依次地会显现出来,因为它就是佛性本具的功能嘛。

我们讲的「怎么念佛」,我们总结一下要点:

首先,「念佛」这两个字可以帮助我们开悟,无论你是参「念佛的是谁(谁在念佛)」,还是说「念的佛是谁」,你去参,你都能开悟。这是一点。

再一个,「怎么念佛」,把「戒」先持好。那么有的师兄说,我现在做生意应酬,这「戒」真的是困难。那怎么办呢?还要不要念佛?还管不管用?那就要更多念哪!人家持戒好的,一天念一百声不到就管用;你持戒不好的,你可能得念一万声,你念得多了肯定管用。「戒」持得不好的,就更要多念了,一句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啊——消业很快的。染污就是「业」(就是业障),清净了就没有业障了……

也到了禅修的时间了,大家的心也都比较静,我也准备开始打坐了,我们都开始打坐吧……

谢谢大家!

回归「如」……

醍醐学院

醍醐学院

《无量寿经》出自《乾隆大藏经·大乘宝积部》。此经说无量寿佛(阿弥陀佛)的因地修行,果满成佛,国土庄严,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彼国等事。

猜你喜欢